1、选择题 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下列有关“蚕丝”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组成蚕丝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B.蚕丝形成过程中一定有水产生
C.蚕丝服装可以用加酶洗衣粉清洗
D.蚕丝中一定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P、Mg
2、选择题 某科学工作者研究某细胞的组成成分时,提取到两种物质T和D,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t和d。已知t是葡萄糖,且T遇碘不变蓝,D可以被胃液中的某种酶消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T和D的合成过程中都能产生水
B.该细胞肯定为植物细胞,T物质是纤维素
C.d物质中肯定含有元素氮,不含元素硫
D.物质D一定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其合成受核DNA控制
3、选择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对被埋在废墟中的人来说,水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条件。以下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自由水在人体内是良好的溶剂
B.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
C.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需要水
D.代谢旺盛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先把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1g/mL的CuSO4溶液)混合均匀
B.对酵母菌计数时,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进行预实验来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5、综合题 实验误差是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做实验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摇匀,溶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利用小麦根尖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__________。
(4)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视野中细胞为长方形,并找不到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
(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两位同学从同一支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通过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的数据差别较大,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