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为研究“圆褐固氮菌对某植物枝条生根作用的影响”,设计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试管内基质为灭菌的珍珠岩(起固定、通气和吸水作用)。请据图回答:

(1)为了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配制灭菌培养液在成分上应具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
(2)A中枝条的下端切口处_____________(有/无)生长素,A与C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综合分析表明,圆褐固氮菌能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为进一步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请完成下列实验:
①.用灭菌培养液培养圆褐固氮菌
②.将培养物过滤,得到菌体和无菌滤过液
③.实验分两组:甲组试管中加入基质和灭菌水;乙组取若干试管,加入相同基质,再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别插入同类枝条,培养并观察。
结果分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圆褐固氮团分泌了促生根物质。
2、选择题 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鲴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鲴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率会减慢
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率都减慢
3、选择题 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表示4支试管,①~⑦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 ]
A.唾液淀粉酶属于无关变量
B.应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
C.②④⑥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
D.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
4、选择题 某一有机物加酶后,先置于pH为2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把pH逐渐由2调到10,则此过程中,底物量的变化为
[? ]
A.
B.
C.
D.
5、选择题 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对于样品的处理过程的解析正确的是
[? ]
A.洗涤时离心速度过高、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B.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除去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C.洗涤过程中用0.1%的生理盐水
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