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该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
C.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有新物种的形成
D.图中C表示的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连线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布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了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这不仅为农村提供了新的能源,而且也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桑基鱼塘”这种农业生态系统中,“桑→蚕→鱼”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一个简单的食物链。在食物链内部,生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在食物链外部,它们与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和土壤等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图中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
(2)一棵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___。
(3)池塘中的病毒、细菌、鱼、桑叶的细胞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____________。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1)生态系统
(2)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可能是
[? ]
A.氨基酸
B.丙氨酸
C.核糖核苷酸
D.脱氧核苷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下可以口服的是
[?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抗体
D.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2)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
(3)实验步骤:
①.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②.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③.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④.在上述四支试管中______________。
⑤.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4)实验结果:

(5)分析讨论:
①.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______,因变量的呈现方法是______。
②.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最有可能的两点)。
③.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请写出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3)②.

④.加入班氏试剂,摇匀后,进行水浴加热处理
(5)分析讨论:
①.不同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 酶促反应生成葡萄糖的速率(其他合理答案也行)? 试管内溶液颜色的深浅? ②.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 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③.取等量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混合均匀分别加入,在温水浴中 2~3min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