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连线题 下面A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P为生产者,R1为初级消费者,R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作答。

(1)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中R1的b1和d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记重捕法调查R1数量,第一次捕获60个,做上标记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20个,其中有标记的4个,如果该营养级每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P至少有________kg方能维持生态平衡。
(4)如果将R2所代表的生物全部迁出,则R1代表的生物种类数将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c+d+e
(2)未被R2利用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6000
(4)减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
A.种群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增大
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连线题 目前公认为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图甲中缺少的过程:_________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____________;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___________;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3)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参考答案:(1)吸收大气中的CO2? A→CO2
(2)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 下降? 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
(3)①③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连线题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们通常将大豆和玉米实施套种,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假设该农场能量传递效率为20%,将生产的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与原来相比,怎样变化?__________,变化比例是多少?____________。
(3)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4)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2010年“两会”政协委员提案约10%与低碳有关,这表明,“低碳”不再只是概念。“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
①.地球上最活跃的碳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发生于大气碳库和生物碳库之间。
②.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大气圈碳库长期处于稳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③.请你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竞争? ? 样方法
(2)减少? ? 4/11
(3)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4)蘑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提高蔬菜光合作用强度
(5)①.CO2
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吸收碳的速率与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碳释放到大气的速率大体相等
③.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等(答对1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