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人体和动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是由
A.太阳能供给的
B.脂肪分解释放的
C.ATP水解释放的
D.糖类分解释放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于ATP,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生命活动的能源相关物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连续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该实验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错误。
B.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正确。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但是赤道板是个平面,不存在结构;错误。
D.解离时,细胞死亡,不能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下是对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模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 ③
B.② ④
C.① ⑤
D.③ 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是: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间期,②是后期,③是中期,④是前期,⑤是末期,所以②④错误。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特点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张叶片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5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对此不太理想的实验结果的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A.抽气的程度控制不够严格
B.NaHCO3浓度的差异使液体的密度差异过大,影响叶片的上浮效果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D.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未放于黑暗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NaHCO3浓度的差异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浓度大的光合作用速率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多,叶片上浮的多。除B项外题中描述的其他因素都是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面过程加快的一项是
A.葡萄糖的利用
B.CO2的释放
C.丙酮酸的氧化
D.ATP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富氧→缺氧条件,酵母菌由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能效率低,所以消耗的葡萄糖增多,而CO2释放、丙酮酸氧化、ATP生成减弱。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