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是
A.艾弗里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袁隆平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不含32P、35S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中可含有
A.32P
B.35S
C.32P或35S
D.二者都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噬菌体只把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全部来自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只有两个含32P,全部子代噬菌体都不含有35S,所以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多了一个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是:
A.二倍体
B.单倍体(haploid)
C.非整倍体
D.单倍体(monoploi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非整倍体是指染色体数目比二倍体增加或减少一条或若干条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因此C是正确的。B为haploid,D为monoploid,译成中文均为单倍体,显然都不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两种DNA分子(①和②)有相同的碱基对(1 000bp),但它的碱基组成不同,①含有44%的G+C,②含有66%的G+C。在DNA的①和②中各有多少T
A.340、560
B.240、480
C.560、340
D.480、24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DNA是双链结构,所以DNA分子中各碱基的含量关系有A=T,C=G。由题可知,两种DNA分子均含有1 000个碱基对,①含有44%的G+C,即含有C—G碱基对的数目为440,因而A—T碱基对的数目为1 000-440=560;②含有66%的G+C。同理可以求出A—T碱基对的数目为340。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缍体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迅速减少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不需消耗大量的能量。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