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经过了很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列科学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先后顺序
A.普利斯特利? 鲁宾和卡门? 英格豪斯? 卡尔文
B.英格豪斯? 普利斯特利 ?鲁宾和卡门? 卡尔文
C.英格豪斯? 鲁宾和卡门? 普利斯特利? 卡尔文
D.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鲁宾和卡门? 卡尔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不知道更新何种气体。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即光合作用条件需要?光 。
3.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和吸收的气体分别是O2和CO2。
4.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实: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5.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6.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胚胎移植技术中,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后即可移入同期发情的母牛子宫
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再转入水稻细胞
C.原生质体融合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D.用限制酶切割一个DNA分子,获得一个目的基因,同时有两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胚胎移植技术中,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后要发育到一定的时期才可移入同期发情的母牛子宫;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一般采用植物病毒,不能使用大肠杆菌,限制酶切割一个DNA分子,获得一个目的基因,同时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一条链上切割两个磷酸二酯键,一个DNA分子两条链,所以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征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温度能影响ATP合成酶的活性,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A错误;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抑制剂会影响ATP的合成,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B错误;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不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镁元素是叶绿素的必需元素,A项正确;叶绿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项正确;不同种类的色素对光的吸收不同,C项正确;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光,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素的化学组成、对光的吸收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国际水稻研究所2009年1月14日发表声明说。多国科学家将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对水稻进行改造,将水稻改造成C4作物,提高其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使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50%左右,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C4植物叶片与水稻叶片结构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叶肉细胞为“花环型”结构
B.该现代分子技术实际是基因工程技术。所需目的基因只能从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获得
C.该现代分子技术可以用水稻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作为受体细胞
D.该现代分子技术实现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可直接控制性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