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皮肤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得后果,其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吞噬细胞功能减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其被破坏,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本题选B。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不符合题意。D皮肤与吞噬细胞与直接联系,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非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棉花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摘心(摘去顶芽),其目的是
A.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提高,促进其生长
B.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其生长
C.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提高,抑制其生长
D.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其生长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顶端优势的概念。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顶芽旺盛生长时,会抑制侧芽生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顶芽停止生长,一些侧芽就会迅速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等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因此答案选B。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是
①顶端优势 ②根的向地性 ③茎的向光性 ④茎的背地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体现了两重性,茎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地性说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特性。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十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十通道的打开,大量Na十内流,导致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十内流,但仍需要消耗 ATP。A错。处于③与④之间时,由于Na十通道大量开放,导致Na十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b处能兴奋。C错。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但不引起b处去极化,所以不形成电位。D错。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神经调节知识的要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饲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C.气温降低——甲状腺激素
D.进食——胰岛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得出:随着环境变化的增加,某种激素的含量也增加。食物缺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增加,故A正确。饲喂甲状腺激素后,根据负反馈调节的原理,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应该减少,故B错误。气温降低,甲状腺激素增加,以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故C正确。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降血糖,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激素含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