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植物根部表皮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K+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土壤溶液中K+的浓度
B.细胞液中K+的浓度
C.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
D.吸附于细胞膜上的H+的数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根部表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吸收量取决于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
考点:考查主动运输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从根本上说,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有关。
A.信使RNA中遗传密码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B.DNA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C.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D.以上情况都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是
A.无毒、无菌的环境
B.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血浆或血清
C.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D.95%O2+5%C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动物细胞体外培养不需要95%O2+5%CO2,是用95%的空气和5%的CO2混合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缺氧环境下细胞呼吸方式发生了改变,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增多,使血浆pH略有下降,同时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细胞释放的总能量减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不需要氧气参与,所以氧气缺乏不会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但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进行。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内容。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要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中,
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中
是否需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或乳酸
可利用能
1255KJ
61.08KJ
联系
把C6H12O6----2丙酮酸这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B.蛔虫暴露在空气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发酵和无氧呼吸不是同一概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人体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CO2;蛔虫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暴露在空气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发酵的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无氧呼吸不是同一概念。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