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d后进行第二次注射: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于第二次注射后三组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速率下降不同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组兔子由于注射了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甲状腺放射量下降速率最慢
B.A组兔子由于注射了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甲状腺放射量下降速率最快
C.B组兔子由于注射了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甲状腺放射量下降速率最快
D.C组兔子由于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所以下降速率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兔子的体内后,兔子会的甲状腺利用碘合成甲状腺激素并分泌,因此放射性碘首先进入甲状腺,因此甲状腺内的放射性逐渐增强,但随着甲状腺利用碘合成甲状腺素并分泌后,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又开始下降。此时如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兔子自身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速率下降,因此甲状腺中放射性物质下降的速率减慢。而注射促甲状腺素,将会促进兔子加速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因此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物质下降速率将加快。而注射生理盐水则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其放射性按照正常的速率下降。因此A、B、C三组兔子注射的依次是③②①,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近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在研究一种广谱流感疫苗,希望通过一针疫苗就可以预防多种流感毒株。关于人体注射流感疫苗后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疫苗能够将流感病毒杀死
C.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在接种疫苗后仍可能患流感
D.疫苗在进入人体后只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
D.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控制的肌肉或者腺体共同构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B.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C.血浆中的钾离子过低时,下丘脑的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说明机体比较缺水,这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吸收,排尿减少,A正确;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通过大脑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B错误;醛固酮主要生理作用为保Na+排K+,血浆K+浓度降低,使其醛固酮分泌量降低,但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C错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D错误。
考点: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器官及激素的功能。
点评:抗利尿激素、醛固酮激素是调节人体水盐平衡的,而胰岛素能通过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等途径来降低血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结构是
A.垂体
B.甲状腺
C.性腺
D.下丘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垂体分泌促激素,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答案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