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现有某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由n条多肽链组成,则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是
A.(b-18n)/(a-18)
B.(b-an)/(a-18)
C.[(b-18n)/(a-18)]-1
D.(b-n)/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假设肽键有x个,相对分子质量b=(n+x)*a-18*x,所以x=(b-an)/(a-18),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细胞学说的要点不包括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所有细胞的结构均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学说的内容。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B.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二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即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装置1装有NaOH溶液用来吸收呼吸放出的CO2,因此装置1中有色液向左移动说明有氧气的消耗,即进行了有氧呼吸;而对装置2来说,用等量蒸馏水来代替NaOH溶液,此时装置2中有色液向左移动的数值表示了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若差值为零,说明消耗氧气量等于产生的CO2量,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差值为正值时,说明消耗氧气量大于产生的CO2量,这种情况不会出现;若差值为负值(即有色液向右移动)时,说明消耗氧气量小于产生的CO2量;若酵母菌即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时,消耗氧气量小于产生的CO2量;装置2有色液滴右移。总结如表:
?
现象
结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①
左移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
不移动
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③
左移
右移
即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逐渐降低
B.葡萄糖在红细胞中的运输途径为: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合成有关
D.蓝藻在叶绿体中进行有机物的合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大小会影响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自由水占的比例越大,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小,细胞的新陈代谢就越旺盛。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旺盛,故A错误。 吸收的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H】和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错误。 ?在植物细胞分裂开始时,高尔基体破碎成许多小泡,这些小泡随机分布于细胞中,在分裂末期,这些小泡聚集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部位,然后小泡融合形成大泡,里面的纤维素等成分形成初始细胞壁,然后初始细胞壁向两端延伸,最终形成成熟的细胞壁,故C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及其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人体内,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的一组物质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呼吸氧化酶和淋巴因子
C.生长激素和RNA聚合酶
D.ATP和递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