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会使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从而可导致血糖升高,所以A正确。糖尿病患是指血糖浓度过高,并且尿液是有葡萄糖排出,而不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所以B不正确。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能降低血糖含量,而胰岛A细胞产生的激素能提高血糖含量,所以C不正确。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协同调节血糖平衡,而不是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所以D不正确。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若病人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稳态调节机制,但是必须依赖各器官和系统协调配合;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确。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正确。?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超过自我调节能力;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故A正确,草原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故D正确。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尿量减少,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故B错误诱捕雄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故C错误。
考点:生命现象的模型构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构建模型的能力,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的相关的知识把握的十分准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α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B.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元和血糖的氧化分解
C.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调节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元分解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促进肝糖元、肌糖元的合成,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组织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使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加,引起浮肿;人体血钙较低引起手足抽搐;红细胞过少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过少造成贫血;血浆中尿素含量过高引起尿毒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内环境的稳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