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①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该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极化状态,2是去极化过程,4是复极化过程。
?
②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
B.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图表信息和文字相互转换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②是血浆,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其中线粒体有两层生物膜,肝细胞有一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上的细胞需要穿过两层生物膜,共计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又因为一层生物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计穿过10层磷脂分子。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氧耗,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产热增多。促甲状腺素通过调控甲状腺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A、B、D项与体温调节都有关系;而胰岛素只是降低血糖浓度,与体温调节无关。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
参考答案:AC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糖平衡和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调节途径可以为:“内外刺激→A→C→D”,故AC正确。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B正确。人的手被针刺时,通过神经调节,使手缩回,即:“刺激→A→神经系统→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说话,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性语言中枢 (S区)
B.视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
C.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
D.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说话,其他正常;H区是视听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其他正常;W区是书写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写字,其他正常;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阅读,其他正常;所以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说话,受损的部位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大脑皮层中言语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示意几组研究生长素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①﹤②
B.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
C.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
D.本实验研究目的主要是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表现为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由于云母片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①、②中生长素浓度相等,③、④中生长素浓度相等,⑤和⑥中没有生长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