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时,致癌因素发挥作用的时期主要是b阶段
B.d、e阶段仍然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e阶段细胞核内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之比为1:1
D.若该细胞从a时刻开始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苷的培养液中,则e阶段时细胞核中含3H的DNA占总DNA的5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分别对应图中的a、b、c。其中S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此时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图中d时期包括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e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
A.致癌因素能在DNA复制时(图中b阶段)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B.从图可知,d、e阶段细胞中含有少量mRNA,可见这两个阶段,在核糖体上仍然有蛋白质的合成
C.e阶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着丝点已经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所以细胞核内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为1:1
D.从a到e为一个细胞周期,此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所以该细胞从a时刻到e阶段,在含3H标记的胸苷的培养液中只复制了一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e阶段时,细胞核中的DNA都含3H,占总DNA的100%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及DNA复制的相关知识。
点评:这类试题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本题还结合了蛋白质合成及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4
B.1/8
C.1/16
D.1/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把一条DNA复制成两条DNA。所以复制4次后得到16个DNA分子,而最初的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只能到2个DNA分子中去。因此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16=1/8。
考点:DNA复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增殖过程中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C.细胞衰老死亡是基因控制下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有病毒都能导致细胞癌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D.ATP形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TP分子中,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化学组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结构简式A—P~P~P,ATP形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能量释放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细胞中能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晴朗的夏季,将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点植物光合速率最大
B.DH段为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段
C.E点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析:这道题综合考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主要涉及到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玻璃罩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其中虚线处为初始浓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作用导致玻璃罩中二氧化碳浓度产生变化。对于玻璃罩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曲线,主要分如下几段:ADDHHK,拐点处DH均代表此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合速率主要与光照强度相关,夏季北半球早晨5点-晚上8点均有光照,一天中光照强度最大点在12-2点左右,因此光合速率最大在G附近。植物体内有机物数量,K点处二氧化碳浓度未达到初始处,说明玻璃罩中有部分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有机物积累了起来。所以ABC选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