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健那绿染色后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
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D.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质
E.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此图具有糖蛋白,一般表示细胞膜;错误。
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物质基础是K+的外流,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正确。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A面有糖蛋白,代表膜外,则突触间隙位于A面;正确。
D. ③磷脂的亲水性头部,④是疏水性尾部,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与水面接触的是头部;正确。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科学工作者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

A.膜蛋白是可以移动的
B.两种细胞的膜蛋白种类相同
C.膜蛋白可以起生物催化作用
D.膜蛋白能控制某些物质出入细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探究历程。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融合实验,由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在融合前,先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将人和鼠细胞膜的蛋白质进行标记。观察融合后的细胞:开始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各占一半,37℃下培养40 min后,两种颜色就均匀分布在融合后的细胞膜表面了。从颜色的移动可推知一定是蛋白质分子的移动。
点评:从本题科学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我们还可以领悟到科学实验思想。①实验原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细胞膜中分子的流动→细胞膜的流动性。②实验方法设计:用红、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细胞融合→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发散:若变换题干:“把融合后的细胞,放置在0℃的温度下培养40 min后,则融合细胞表面两种颜色的分布情况可能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由于温度太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流动减弱,所以融合细胞很可能仍然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色。这可以说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流动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低温下显著减弱。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现有某蛋白质分子由n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b,求此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
A.(b-18n) /(a-18)
B.(b-an)/(a-18)
C.(b-18n)/(a-18)-1
D.(b-n)/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氨基酸在脱水缩合的过程中,质量的变化符合: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肽键数×水分子量18,所已在此题中可以令肽键数为X,则b=a(x+n)-18x成立,渴求出x=(b-an)/(a-18)。
A.(b-18n) /(a-18)?不正确
B.(b-an)/(a-18)?正确
C.(b-18n)/(a-18)-1?不正确
D.(b-n)/a?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质量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A.具有选择透过性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