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细胞核DNA也要复制和平均分配
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但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低等生物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细胞增殖方式之一。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
A.三次(第四代)
B.四次(第五代)
C.五次(第六代)
D.六次(第七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题意,一个DNA分子中A=200个,设复制n次,消耗A3000个,则(2n-1) ×200=3000,所以n=4。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 ℃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5 ℃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决定的
C.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 ℃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D.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让其与另一只异性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给出2个条件,①长翅为显性,②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 ℃条件下长成残翅。由此可以推出,该残翅是由环境条件影响的,基因并未发生改变,故A错C对。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只在35 ℃条件下长成残翅,其他温度则长成长翅,说明长翅和残翅是由基因型+环境温度决定的,B错。残翅vv与vv杂交,后代基因型为vv,残翅VV与vv杂交,后代基因型为Vv,两种后代在35 ℃条件下均长成残翅,所以D也错。
考点:本题考查了基因型、表现型、环境之间的关系。
点评: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仅由环境引起的表现型变化不能遗传,这是一道比较容易的题。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假设有一段mRNA上有60个碱基,其中A有15个,G有25个,那么转录该mRNA的DNA分子区段中,“C+T”的个数以及该mRNA翻译成的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个数分别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60、20
B.80、40
C.40、20
D.40、3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下图可知DNA分子上的“C+T”的个数=信使RNA中的碱基总数。信使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该mRNA翻译成的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个数为60/3=20.

考点: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小进化的基本材料是
A.饰变
B.表型可塑性
C.突变
D.表型模拟(拟表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饰变、拟表型都是个体对环境变化的表型上的应对,反映了表型的可塑性。这种在环境影响下的表型变异并不涉及遗传基因的改变。只有突变才是遗传的变异,是小进化的基本材料。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