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向该培养液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并连续培养几小时后,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B.促进着丝点分裂
C.抑制DNA复制
D.抑制细胞质分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甲图说明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图说明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说明化合物抑制细胞质分裂;选D。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
A.绝大多数生物由DNA携带遗传信息
B.DNA分布在染色体上
C.DNA是唯一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D.只有DNA能够自我复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DNA是遗传物质是针对自然界中生物而言的,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的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人的一个上皮细胞中DNA含量约为5.6× 10-6ug,则人的一个受精卵、成熟红细胞和精子中的DNA含量分别约为
A.5.6×10-6、5.6×10-6和2.8×10-6 ug
B.5.6×10-6、0和2.8×10-6 ug
C.2.8×10-6、5.6×10-6和5.6×10-6 ug
D.11.2×10-6、0和5.6×10-6 u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受精卵与上皮细胞中DNA含量一致;成熟红细胞几乎不含有;精子中的DNA含量减半;“约”要考虑细胞质的少量DN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细胞的分裂
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C.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D.乙、丙图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是2︰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乙两图所示细胞可能都来自原始生殖细胞的分裂,其中甲图可代表卵原细胞自身的增殖,乙图代表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甲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乙、丙图对应丁图中的BC段,乙、丙图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是1︰2。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细菌内只要含有P的结构都能被标记,除了DNA外,还有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因此A选项错误;子代噬菌体的DNA是利用亲代DNA为模板(未标记的噬菌体)利用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利用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由于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都被放射性物质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故B选项正确;根据DNA复制的过程可知,由于细菌的核苷酸有放射性,因此合成的所有DNA都有放射性,因此C选项错误;64个噬菌体,说明繁殖了6代,总共用了9个小时,说明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是1.5小时,故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