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细胞的一生经历了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各种基因都停止表达
B.一个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完全相同
C.若要用显微镜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材料只能选用植物的雌蕊,不能选用动物的卵巢
D.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的特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该过程中也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A错误;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但细胞质中的DN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是不均等分配的,故B错误;因为雄性个体一次能产生大量的雄配子,且雄配子产生的分裂过程是连续的(场所都在精巢中),所以能够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雌性一次产生的配子要比雄性少很多,且雌配子的产生的分裂过程不是连续的,其中卵子要在受精作用时才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第一次分裂场所在卵巢,而第二次分裂场所在输卵管)。所以观察减数分裂时,应选用动物的精巢或植物的雄蕊,故C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没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只有加S型细菌DNA,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蛋白质、DNA的完全水解产物都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故A不正确。
考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人体不能利用半乳糖导致半乳糖在肝脏堆积及心智迟滞的遗传病。右图为某半乳糖血症家族谱系图。根据系谱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带有致病基因的男性个体不一定患病
C.10为杂合体的几率为2/3
D.若14与一患者婚配,所生儿子患病的几率为1/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8、9不是患者,而12、13是不正常的,说明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带有致病基因的男性个体可以是杂合的显性个体或纯合的隐性个体,不一定患病。14的基因型为AA或Aa,为Aa的机率为2/3,则Aa(2/3)×aa→aa(1/2×2/3=1/3)。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0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个初级精母细胞如果全部发育成熟,受精后最多能产生的新个体的数目是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卵细胞10个,5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20个,受精后最多能产生的新个体的数目是10个。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肿瘤性疾病。该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中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之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导致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原因不包括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生态致癌因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致癌因子包括:1.化学致癌因子 2.物理致癌因子 3.病毒致癌因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