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A.核糖体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线粒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质膜是细胞的边界。下列过程不能体现质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B.动物细胞质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质膜融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选项中ACD都依赖与细胞膜的流动性,B中主要是靠糖蛋白的识别功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性的运用
点评:学会判断细胞膜的流动性,提高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A.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中进行的,当黄曲霉毒素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时,会直接导致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影响。
考点:细胞器的功能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器的功能。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艾滋病研究者发现,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HIV感染者发病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B.人工合成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
C.高温能够破坏其结构
D.HIV中合成的该蛋白质释放到患者体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H、O、N,有的还含有P和S,A正确。根据题意,“阿尔法-防御素”可以治疗艾滋病,B正确。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失活,原因是结构被破坏,C正确。HIV是病毒,专营寄生生活,自身是不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蛋白质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意义是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D.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的,是建立于19世纪30年代的细胞学说,这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20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学说是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发现的,证明了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