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细胞内表达,产生抗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这种导入方法较经济、有效。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若对抗虫棉进行个体水平鉴定,需要做__________实验。
(3)上述基因工程中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________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与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相比,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突出的优点,但是目前基因工程仍不能取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相比,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主要具有_______的优点。
(5)如果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棉花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选择题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3、选择题 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基因,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
B.形成③的操作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C.由④培育至⑤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脱分化、再分化过程
D.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成功培育新品种
4、选择题 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④提取目的基因
[? ]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5、连线题 2008年10月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月,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新奥尔良的科学家已培育出世界首只能在“黑暗处发光”的猫。这只六个月大的猫在日照条件下看起来很正常,但若将它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打开紫外灯后,它的脸部会发出一种明亮的绿光,这是因为它的体内有绿色荧光蛋白的缘故。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最初是从水母中分离得到的,这个基因共包含有5170个碱基对,控制合成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荧光蛋白,由此推测,翻译该蛋白质的信使RNA碱基数量至少有__________个。
(2)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如果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如图甲所示,则构建重组DNA分子时所用的DNA连接酶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___处。(填“a”或“b”)
(3)图乙是荧光蛋白基因表达过程中的_______阶段,图中2和5代表的核苷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
(4)科学家进行此项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目的是为寻找由于基因异常所引起疾病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使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特定基因相伴随,从而使科学家更为容易地研究相关遗传疾病。下图是某遗传病的家族遗传图谱(控制基因为B和b),请据图分析回答:

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_______性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由此推测Ⅱ2基因型是_______,Ⅱ3和Ⅱ4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