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液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
A.A>B>C
B.A>C>B
C.B>C>A
D.B>A>C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题意知,向日葵因缺水而萎蔫时,细胞处于失水状态,水分由细胞液流向细胞质基质,再流向细胞外,由渗透作用的原理可知,它们之间存在浓度差,且水分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因此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A>C>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从小到大依次为n,、n2、n3……,再将每个浓度溶液都各分为两份装入烧杯中,编号为A1 ?A2 ?B1 ?B2?C1? C2……。向A1? B1? C1……中放入从相同部位取出的大小相同的萝卜块,半小时后,向浸有萝卜块的溶液内加入少许甲稀蓝粉末(标记溶液为蓝色)。用细头滴管吸取蓝色溶液,缓慢从滴管中向对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A1→A2;B1→B2? ;C1→C2……)横向放出一滴蓝色溶液—观察小液滴的移动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操作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B.若A2屮液滴尚下移动,则A1屮的萝卜块硬度将变大
C.若C2中液滴向上移动.则C1中的萝卜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
D.若A2中液滴向下移动,C2中液滴向上移动,则B2中的液滴静止不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原理。若A2中液滴向下移动,说明胡萝卜在此溶液中吸水;C2中液滴向上移动,说明胡萝卜在此溶液中失水;由此可见胡萝卜的细胞液浓度在n1和n3之间,但不代表就等于n2,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叶表皮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的模式图,b为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已知a处的壁较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保卫细胞吸水从而使气孔打开
B.此图最可能是中午的观察图
C.此时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大
D.当气孔关闭时,b收缩程度大于a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能够自动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靠近气孔腔的一侧壁较厚,不易伸展;背气孔腔的一侧壁薄,容易伸展.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不变。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而细胞在两种不同的物质溶液中,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所以并不是浓度决定的。所以可以据此推知原因在与载体的数量是其限制因素。而与载体有关的运输方式包括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选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清水,扎紧开口,在m时刻将其浸没在0.3g/ml尿素溶液中(尿素可通过半透膜),n时刻在尿素溶液中加入清水,下列能正确表示鱼鳔体积随实验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鱼鳔中装入的是清水,而鱼鳔置于尿素中,浓度高于清水,会导致鱼鳔中的水进入尿素溶液中,体积变小;同时尿素分子能进入鱼鳔中,会增大鱼鳔的浓度,同时给尿素加入清水,导致尿素溶液浓度又小于鱼鳔的浓度,鱼鳔吸水,体积增大最后达到稳定,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