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下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种离子均不能通过人工质膜,说明这两种离子都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在不提供能量情况下,插入缬氨霉素后,K+的运输速率能获得提高,说明缬氨霉素相当于钾离子的载体,钾离子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膜的结构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点评:本题结合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三个方面(浓度差、载体、能量)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CO2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进出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酒精、CO2、水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或出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需要载体和能量。
考点: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生理过程中,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神经细胞排出钠离子
B.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C.肾小管细胞分泌钾离子
D.肝细胞排出葡萄糖分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分析,该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分泌蛋白合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以小泡的形成运输,经细胞膜排出。葡萄糖分子、钾离子、钠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A.≥0.2
B.≤0.2
C.≥0.3
D.<0.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为0.2mol/L,b地的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植物a生长,说明植物a能够从b地土壤溶液中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所以b地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植物a细胞液浓度,即小于0.2mol/L。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浆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不可能存在的是
A.抗体的合成与转运: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溶胶→核糖体
C.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核
D.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体是分泌蛋白,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细胞核中合成mRNA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B正确。DNA聚合酶作用是催化DNA合成,DNA合成场所是细胞核,所以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细胞质基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葡萄糖的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不能进入核糖体,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