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对有关图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阶段的淋巴细胞内,能进行的生理过程中都有图2a中的①②③
B.图2b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C.图3d中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为A=B,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为AD.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与氧气浓度变化的关系可由图2d来表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阶段的淋巴细胞内,细胞增殖和蛋白质合成都可以进行,细胞中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数目不变,A植物的呼吸作用比B植物弱,图3d中光照强度为C时,有机物合成速率是A>B,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为A=B。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A.水通过细胞膜
B.K+通过细胞膜
C.蛋白质通过细胞膜
D.C6H12O6通过红细胞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自由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水通过细胞膜属于自由扩散,K+通过细胞膜属于主动运输,蛋白质通过细胞膜属于胞吞或胞吐,C6H12O6通过红细胞膜属于协助扩散。
考点:考查自由扩散的种类。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则没有载体,甲不受影响,乙的运输被抑制;选D。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图为某髙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 1、2、5
B.a点时1产生的CO2等于2消耗的CO2
C.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是1、4
D.该高度分化的细胞其全能性的表现与1、2、3中的DNA有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 1线粒体、2叶绿体、5细胞质基质;正确。
B. CO2的吸收量代表的净光合作用量,CO2的吸收量代表的呼吸作用量;a点时光照下1产生的CO2等于2消耗外界环境中的CO2;错误。
C.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是1线粒体、4液泡。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接着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主动运输的条件需要载体和能量,而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正确。
D.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为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而DNA存在于1线粒体、2叶绿体、3细胞核;正确。
考点:ATP产生的场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分析,质壁分离和复原,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点评:本题相对较难,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A.甲、丙组细胞中的染色体(质)均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B.DNA聚合酶在乙组细胞中最活跃
C.丙组细胞都没有核膜,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
D.秋水仙素可抑制甲组细胞的纺锤丝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组细胞的DNA为2C,应为G1期细胞和分裂末期细胞,乙组细胞的DNA为2C-4C,应为S期细胞,丙组细胞的DNA为4C,应为G2期和有丝分裂前、中、后期细胞。甲组细胞中的染色体(质)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A错;乙组细胞进行DNA的复制,DNA聚合酶最活跃,B正确;丙组G2期细胞有核膜,C错;纺锤丝形成在有丝分裂的前期,秋水仙素可抑制丙组细胞的纺锤丝形成,D错。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对有丝分裂要点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