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要计算酶促反应的速率,以下实验中哪个是最必要的
[? ]
A.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温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
B.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反应时间,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
C.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酶的浓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
D.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酶的浓度,观察反应物的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并完成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试管、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滴管、试管架、三脚架、石棉网、pH试纸、火柴。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清水、碘液。用正确方法完成实验中的一些步骤:
(1)第一步:实验至少要取___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后分别注入1mL新鲜唾液。
(2)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分别向试管中注入2mL淀粉溶液,振荡后将试管下部浸入装有___________的烧杯中,这样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步:10min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
(2)分别向1、2、3号试管中注入1mL盐酸溶液、1mLNaOH溶液、1mL清水
(3)5℃温水? 满足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取出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并摇匀
(5)1、2号试管变蓝,淀粉未被分解,因为过酸、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3号试管不变蓝,淀粉已被分解。在最适宜的pH下,酶活性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会明显下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连线题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部位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部位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_____抑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参考答案:(1)专一性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部位结合
(3)竞争性? 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的机会越大
(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Ⅰ)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pH0.5%的淀粉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内加入相应的pH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水浴加热。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1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等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Ⅱ)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选择37℃恒温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对唾液的处理方法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该实验中,只有在恒温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对效果的干扰;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2)淀粉已完全水解
(3)提高唾液的稀释倍数
(4)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都在37℃恒温?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参考答案:(1)在该实验中,只有在恒温的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2)淀粉已完全水解。
(3)提高唾液的稀释倍数。
(4)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