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右图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秋水仙素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其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A.a~c段
B.c~d段
C.d~e段
D.f~g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图中d~e为细胞分裂期的前期。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B.一个t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携带氨基酸的转运RNA共有61种
C.一个标记为15N的双链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4N和15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3:1
D.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种类有6种,其中A、G都是2种,T、U都是1种,共6种,A错误。一个tRNA有许多碱基,其中只有三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B错误。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分子,含有15N的链是2条,含有14N的链是6条,故14N和15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3:1,C正确。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分别是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特点:(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即?图④;(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即图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1)染色体:2N→N→2N→N,即图③;(2)DNA变化:2N→4N→2N→N,即图②。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两种DNA分子(①和②)有相同的碱基对(1 000bp),但它的碱基组成不同,①含有44%的G+C,②含有66%的G+C。在DNA的①和②中各有多少T
A.340、560
B.240、480
C.560、340
D.480、24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DNA是双链结构,所以DNA分子中各碱基的含量关系有A=T,C=G。由题可知,两种DNA分子均含有1 000个碱基对,①含有44%的G+C,即含有C—G碱基对的数目为440,因而A—T碱基对的数目为1 000-440=560;②含有66%的G+C。同理可以求出A—T碱基对的数目为340。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分生区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c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0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A.(1)×(3);左上方
B.(2)×(3);右上方
C.(2)×(3);右下方
D.(1)×(3);右下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放大的倍数=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只有选目镜×15(2)和物镜×40(3),才能放大600倍,甲图是有丝分裂的细胞,c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对应于图丙中右上方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c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00倍高倍镜观察,将物象移到视野得的中央,只需要把装片向和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即右上方),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