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顺序是?
①蛋白质?②DNA ③mRNA?④tRNA
A.① —② -③
B.① -④ -②
C.② -③ -①
D.② -④ -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有:①DNA
DNA
mRNA
蛋白质;
②RNA
DNA
mRNA
蛋白质;③RNA
蛋白质;其中在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顺序是①,即选项C。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
②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为四倍体细胞
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⑤囊性纤维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A、B、C都不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①萨顿在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萨顿之后,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②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则该患者的基因型是XBXbY,可以推知该患者的XBY基因来自父亲,所以该病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X染色体和Y染色体移向同一极)所致。
③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经过间期复制后基因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组数目也不变),所以初级卵母细胞仍然是二倍体细胞。
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注意:两个“非”缺一不可)。
⑤囊性纤维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变异及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发生在
A.前期和中期
B.末期和间期
C.前期和末期
D.末期和中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在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用32P标记某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其蛋白质外壳,则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新生的噬菌体中可含有
A.32P
B.35S
C.32P和35S
D.32P和35S都没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相关知识。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亲代噬菌体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新生的噬菌体中的DNA有32P标记,外壳蛋白无35S标记。故选A。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2009年11月25日环球科学报道: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卡里姆调制出一种化学物质和维生素构成的“鸡尾酒”,在这种“鸡尾酒”培养环境下,人体干细胞转变成成熟精子。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B.该实验已经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如果该实验属实,可以给不育患者带来福音
D.成熟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皮肤细胞的一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细胞具有全能性是指细胞可以发育成一个个体,此实验并没有证明细胞具有全能性。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