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比值肯定不是1∶2的是
A.人体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生成CO2的摩尔数之比
B.家兔体内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数之比
C.卵细胞与第一极体细胞中X染色体数之比
D.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5化合物与C3化合物的摩尔数之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无氧呼吸生成乳酸,无二氧化碳的释放,A正确;在减数分裂的间期完成了DNA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数之比为1:2,B错误;第一极体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在减二后期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可能为1:2,C错误;光合作用中一分子C5和CO2结合生成2分子C3,所以C5化合物与C3化合物的摩尔数之比可能为1:2,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细胞分裂、光合作用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什么酶系统
A.糖酵解
B.过氧化氢
C.三羧酸循环
D.电子传递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主要部位,有电子传递链。糖酵解的有关酶类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的,三羧酸循环的相关酶类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过氧化物酶体的酶类包括过氧化氢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拯救濒危的珍稀植物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或培育杂种植株,克隆动物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 )

A.④过程产生的ATP最多,①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进行②过程的CO2只来自大气, 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C.进行③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
D.给植物浇H218O,叶肉细胞会产生C18O2,④过程不会产生H218O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光反应,②暗反应,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A.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光反应过程中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正确。
B.进行②过程的CO2来自大气和④过程产生,产生的C6H12O6可存在于液泡中;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不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错误。
D.给植物浇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会产生C18O2;参与光反应产生18O2,接着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H218O;错误。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分析,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情况,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甲的跨膜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
B.运输乙 的载体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C.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与图中物质乙相同
D.Q点时细胞吸收乙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的跨膜运输与细胞外的浓度有关,为自由扩散,A项正确;物质乙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与糖分子结合成一种复合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表面。膜内蛋白主要作为载体,而膜外的糖蛋白主要用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B项错误;蔗糖进入果脯细胞是因为在腌制过程中果脯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了生理活性,C项错误;Q点时细胞吸收乙物质需要消耗能量,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