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细胞中的作用场所被利用共通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
A.2
B.4
C.6
D.8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细胞中的作用场所途径:1层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磷脂分子,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各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在此海难中而漂浮于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其身体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3.本题根据世界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命题,既让考生关注社会,又考查了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知识点是:水平衡的调节问题。缺乏淡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行的免疫为体液免疫
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图中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D.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除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外,还有甲状腺激素对其反馈调节,所以B不正确。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理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表示维持人体稳态的几种机制,则X最可能代表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信息物质作用予靶细胞
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三维调节机制,如图上表示了神经和体液,AB错误,上图没有表示的是免疫,故本题选C。
考点:稳态的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稳态的调节机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分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乙图中的D是大气,而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A,所以A不正确。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C血浆,所以B不正确。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因此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C所处的营养级,所以D不正确。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所以C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
点评:本题以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