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一年轻女孩因车祸损伤了脑垂体,这将对脑垂体控制的所有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则对女孩的下列生命活动影响最小的是
A.代谢速率
B.血糖平衡
C.生长
D.水平衡调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是?
①毛细血管管壁受轻微创伤?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寄生虫阻塞淋巴管
④花粉等过敏源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蛋白尿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或神经细胞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A错误。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内负外正),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内正外负),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到原先的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错误。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都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向兴奋部位;D正确。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或神经细胞间传递。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对,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B项对,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项对,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D项错,促胰液素是由小肠肠腔产生的,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考点:本题考查促胰液素发现实 验的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将按照图1方式取得的切段若干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mg/L的A溶液为促进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
B.避光培养可以增加切段中生长素浓度
C.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
D.浓度为0.1mg/L时的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重复实验查找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形分析,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的浓度为1mg/L,所以最适浓度在0.1mg/L——10 mg/L之间,A错误;生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B错误;要保持切段的活性,必须提供现成的有机物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所以生长素类似物就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先放置在水中一段时间将切段中使原有的激素减少或消失,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错误;对实验数据偏差过大的一般就如实填写,然后再重复该组实验使得到的数据更可靠,D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