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 ]
A.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到10个家系中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青少年肤色;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最近,我国五省区连续发生禽流感疫情,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分析表明禽流感病毒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可能在人肺细胞核糖体上合成
C.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突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将无毒性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那么在小鼠体内可找到下列哪类细菌( )。
A.有毒R型
B.无毒R型和无毒S型
C.有毒S型
D.有毒S型和无毒R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可将活的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在死亡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有毒的S型细菌和无毒的R型细菌。
考点:本题考查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中探究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后,检测到上清液的放射性低,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培养时间过长
B.培养时间过短
C.搅拌不充分
D.离心时转速过高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32P标记后,正常情况上清液中只有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不含P),因此没有放射性,沉淀中有被注入噬菌体DNA(含32P)的大肠杆菌,因此有放射性。
若培养时间过短,则有部分噬菌体没将DNA(含32P)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它们留在上清液中;若培养时间过长,则有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部分噬菌体DNA一条链含32P),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两种情况上清液都会带有放射性。
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参B2P45第1节第5行起)都是设法将空外壳和被注入噬菌体DNA的大肠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极端情况可设为所有空外壳均附着在大肠杆菌上进入沉淀,则上清液无外壳也无放射性,即使搅拌充分,在培养时间适宜时,进入上清液的也只有空外壳,也没有放射性,所以搅拌程度并不是上清液有放射性的决定因素。
离心是利用比重不同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在培养时间适宜时,转速高低只影响上清液空外壳集中程度,影响沉淀中被注入噬菌体DNA的大肠杆菌的集中程度,并不影响放射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孩子概率是
A.1/88
B.1/44
C.0
D.9/40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