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螳螂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肉食性,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体色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螳螂为了适应环境,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得以进化
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体现了种间激烈的竞争关系
C.孤雌生殖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孤雌生殖是指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个体,说明了卵细胞具有全能性。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密码子和tRNA的关系是
A.一对一
B.一对一或一对多
C.多对一或一对一
D.一对一或一对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mRNA上的密码子有64种,而在翻译过程中,只有61种密码子能决定氨基酸,还有3种是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所以tRNA只有61种,因此,密码子和tRNA的关系是一对一或一对零。选D。
考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密码子的含义。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生物的性状往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成体的果蝇也是残翅的。这种现象叫做“表型模拟”。现有一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隐性纯合(vv)还是“表型模拟”,选择与之配种的异性个体的表现型和温度条件分别是
A.长翅、35℃
B.残翅、35℃
C.长翅、25℃
D.残翅、25℃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性状(此处为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纯合长翅品系的果蝇在35℃下发育成残翅,这是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要判断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则需要将其与一只正常状态下发育形成的异性残翅果蝇交配,将幼虫在正常温度下培育,若后代只有残翅,则表明其为vv,若后代只有长翅,则表明其为VV,若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则表明其为Vv。所以选D。
考点:环境对性状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生物性状往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对下列四幅图所对应的生物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A.(1)图中虚线能正确表示适当升高温度,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B.(2)图中若要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则药物作用的时期最可能是在S期
C.(3)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时,则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个
D.(4)图中①④的基本单位不相同,③约有20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在适当升高温度后,酶的活性升高,达到最大生成物量的时间提前,A项正确;根据图(2)表示细胞周期,其中S期发生的变化是DNA分子复制,为分裂期准备条件,是药物抑制细胞增殖的最佳时期,B项正确;图(3)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由此可推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但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变成8条,C项错 误;图(4)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①是DNA,④是mRNA,二者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③是氨基酸,生物体的氨基酸大约20种,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细胞增殖及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能够发生的是
A.相同的DNA复制成不同的DNA
B.相同的DNA转录出不同的RNA
C.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不同的氨基酸
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