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同学做了一个用以测定光照强度与生态系统稳定关系的实验。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h,期间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3),结果如下表。实验结果记录表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实验中乙缸是用来测定该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C.光照强度至少大于30W时才能维持甲缸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甲缸在45W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表可知,甲缸测定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乙缸是测定其呼吸速率的装置,甲缸在30W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光照强度至少大于30W时才能维持甲缸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只来自于氨基
B.②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并发生在线粒体中
C.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有ATP的产生
D.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故A错误;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B正确;③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无论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还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释放少量的能量,合成少量的ATP,故C错误;M物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水淹导致植物死亡的原因是
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细胞吸水过多胀破细胞壁
B.土壤中矿物质溶于水后达到毒害作用的浓度
C.无氧呼吸产生过多CO2对根细胞的毒害作用
D.根部严重缺氧,造成厌氧呼吸产生过多的酒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生物结构中有ADP生成的是
A.水稻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
B.蓝藻的叶绿体基质
C.酵母菌的细胞核
D.蛔虫的线粒体基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水稻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上进光反应阶段,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A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B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需要ATP的消耗,C正确;蛔虫的线粒体基质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释放出少量的ATP,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科学家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CF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但可用它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B.AB可表示DNA复制
C.在细胞质中不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D.着丝点分裂出现在BC和EF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可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间期(图中AB段和DE段),DNA进行复制,需要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所以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升高;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核中的DNA也平均分配给2个子细胞,所以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降低。结合曲线图可知AD段或DG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所以可用该曲线图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图中AB段和DE段表示间期,BC段和EF段表示细胞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和FG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所以着丝点分裂出现在BC段和EF段。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所以也能检测到放射性。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着重考查考生对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