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 膜的受体结合
B.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C.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兴奋不能传递,说明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般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A.肺动脉
B.组织毛细血管
C.脑静脉
D.组织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故二者在此方面相互拮抗
B.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消耗和抑制血糖来源来降低血糖浓度
C.切断下丘脑与垂体间的联系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显著下降
D.同等条件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一定低于健康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故两者是拮抗关系;A错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与垂体无关,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下丘脑仍然可以控制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调节血液中葡萄糖浓度;C错误。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前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后者是胰岛素受体缺陷;D错误。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来降低血糖浓度;故正确的选B。
考点: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分别位于
A.下丘脑,垂体
B.垂体,甲状腺
C.下丘脑,下丘脑
D.垂体,垂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甲状腺;所以选B。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