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A.光照强度较弱
B.CO2浓度较低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森林群落(或海洋藻类)有分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光透射的强度及光谱的区别所致,使各种生物都能充分利用光,提高光的利用率。随高度的下降,红光及蓝紫光由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光照越来越弱,而它们也正是植物所能利用的最有效光波,因此下层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通过光合作用把H2O和CO2合成糖类
B.CO2被固定为C3化合物必须在黑暗中进行
C.光合作用产生的C6H12O6,其C和O都来自CO2
D.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都是叶绿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光合作用。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把H2O和CO2合成糖类,A错误。CO2被固定为C3化合物是在暗反应中完成的,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B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C6H12O6,其C和O都来自CO2,H2O中的O生成了氧气,C正确。蓝藻等原核生物不具有叶绿体等复杂细胞器,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场所在细胞质中,D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右图曲线。据此得出的结论中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D.整段曲线表明随温度的递增,细胞呼吸增强,光合作用减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代谢的曲线分析。由图可知,虚线表示细胞呼吸强度,实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最高点为35℃之后,而光合作用强度最高在25-30℃之间,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5~35℃时光合作用强于细胞呼吸,因此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错误。25~30℃之间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远高于细胞呼吸,此时蔬菜的有机物积累较多,C正确。25℃之后随温度的递增,细胞呼吸增强,光合作用减弱,而在25℃之前随温度的递增,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均增强,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固氮生物
A.根瘤菌
B.圆褐固氮菌
C.某些蓝藻
D.豆科植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豆科植物本身不能固氮,只有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植株比乙值株固定CO2的能力强
B.0--20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0--2min 期间乙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强
D.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相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植株所在密闭透明玻璃罩内的CO2含量比乙值株所在密闭透明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多,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少,因此,甲植株比乙值株固定CO2的能力弱,所以A不正确。在0--20min 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所以B不正确。0--25min 期间,由于乙植株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因而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也是增弱,所以C不正确。在30--45min 期间,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为0,说明甲、乙植株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所以D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点评:本题以培养大豆幼苗,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