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C.条件反射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活动具有预见性。
D.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反射弧是不变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以后,原来的无关刺激就成为条件刺激,所以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活动具有预见性,条件反射需经常强化,不强化会逐渐消退。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A.小明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
B.夏天酷热高温,小明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
C.体育课后,小明十分口渴,回到教室拿起水杯连饮三大杯纯净水
D.小明到西藏游玩,出现轻度头痛、乏力等症状,于是减少运动,多休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排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A错误。夏天不能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要适当到室外适应一下自然温度,通过排汗来维护和强化机体的散热功能,提高身体免疫能力;B错误。连饮三大杯纯净水会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小明到西藏游玩,出现的症状是由于缺乏氧气,出现的高原反应;D正确。
考点:水和无机盐、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包括提取信息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具有双向性,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在①处刺激,在A处可检测到兴奋,E处检测不到,②处进行电刺激,B处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①处刺激,C处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出突触结构中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同时要求考生对神经调节中的基础知识有深刻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下述植物生命现象中,与顶端优势具有相同原理的是
A.植物的向光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根的向地生长
D.无性结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顶端优势说明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即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根的向地性原理与之相同。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①只作用于垂体,所以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B.每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激素③不能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
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所有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且每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图中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分泌量增加,激素②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③分泌量增加。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即激素③可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点评: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只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