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度(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关系都合理的是
[? ]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而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而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
2、综合题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l0℃、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________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______组,每组数量_______,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下图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

(3)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
(4)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3、连线题 某生物小组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材料:新鲜肝脏研磨液、新鲜血浆、pH分别5.0、6.0、7.0、8.0的缓冲液、恒温培养箱、10%H2O2溶液、试管等。
步骤:

请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组为______________试管;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
(2)如果下图表示的是在pH=7.0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请在图中画出氧气生成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标注曲线1)和酶量增加一倍的时候过氧化氢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标注曲线2)。

(3)如果用淀粉代替过氧化氢,并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4、选择题 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单位时间内的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分析可知?

[? ]
A.随反应时间延长气体产量均下降?
B.发酵的最适温度在30~40℃
C.温度达到50℃时酶活性逐渐减弱?
D.此发酵过程中的最适pH为7
5、选择题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照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