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以及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是
A.7/8、1/4
B.1、1/16
C.7/8、1/8
D.1、1/8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3=8个,共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有15N和14N的DNA分子有2个,其余14个只含14N的DNA分子,则所有DNA分子都含有14N;含有的15N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1/8;故选D。
考点: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单位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溶胶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中,减轻Na+对细胞溶胶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B.Na+ 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有选择透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导致细胞内物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Na + 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说明 Na + 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A 正确;物质跨膜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 正确;Na+ 进入液泡造成液泡内渗透压升高,有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C 错误;该载体蛋白能够减轻 Na + 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D 正确。 ?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片干地衣和生长在地里的一株萎蔫的棉花,一场阵雨后,两者的吸水方式
A.都是吸胀作用
B.分别是吸胀作用和渗透作用
C.都是渗透作用
D.分别是渗透作用和吸胀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衣的细胞内没有大液泡,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收水分;棉花主要靠成熟区细胞大液泡的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核糖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叶绿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氧呼吸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在其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DNA分子中含有2000个碱基,其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30%,则鸟嘌呤(G)含有的个数为
A.200
B.300
C.400
D.60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只能和T配对,G只能和C配对,因此A=T,G=C,因此鸟嘌呤(G) 占碱基总数的20%。又DNA分子中含有2000个碱基,则G含有400个。
考点:碱基的计算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分子中碱基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