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36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 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 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4分)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参考答案: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 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施“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4)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5)经济立法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作用: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加强法制建设。 教训:“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由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7)法律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题解析:
(1)两小问,一出自材料、一联系课本。材料一中选取的文字出现的三宗罪无论是谋反、谋大逆还是谋叛,都是针对于所谓的“国家”,密切关系到上层统治阶层的切身利益。而对这些罪的惩罚力度很大,皆处斩。由此便能自然而然概括出其维护君主专制的本质。
(2)注意材料信息“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概括明初法律的内容。再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施“海禁”表明对外由开放转向封闭,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3)注意材料信息,逐条分析。“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说明保护私有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说明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4)运用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三国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5)材料前段列举的设计领域五个,考生据此归纳出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是不难的,“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可知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相关要求;根据最后的“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可以概括出第三个特点,然后回答作用,显然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6)整个材料一看就知道第一句为主旨句即阐述观点的句子。根据材料出处的时间(一般材料的出处都对解题有帮助)可知是“文革”刚结束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那么第二小问的背景就可以轻松可知。第三小问则是改革开放那个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的成就,属于基础再现认知。
(7)这是在前面问题基础上的综合题。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书中的叙述较多,照葫芦画瓢,材料是法制与社会的关系展开的,不难看出法律从古代封建社会法律到资本主义法律再到社会主义法律,法律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反过来法制反作用于社会。。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权力的确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的颁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 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这本书诞生之后两个世纪里在西方广为流传。他对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让欧洲人觉得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式”的梦幻之城。他描写的“大汗的大陆”和同时代在英国、法国、德国流行的《曼德维尔游记》也“犹如梦境”。……他们盛赞这个国度的广大富有,中国的城市如何繁荣,大汗如何威严庄重。……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遭遇“跪礼”之辱,出访无功而返。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开始改变了。同一年,孔多塞在其《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画卷之概述》中认为,中华民族是停滞、平庸、屈辱、充满偏见的民族。”在乔治·安森的《环球旅行记》中,中国人欺诈、贫困、堕落、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
——《西方误读中国1000年》,《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第七期
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
(1)写出材料一中描述汗八里和行在的著述。(1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伏尔泰时期是否如伏尔泰所说的“中国政治体制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6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的背景及邮票所体现的主要内涵。(8 分))
(3)材料四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及中国自身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西方对中国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马可·波罗行纪》。(1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达顶峰;八股取士文字狱的思想文化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 。(任意3点 6分)
(2)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任意2点3分)
内涵:中美联合抗日;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肯定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原因: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矛盾;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上升;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任意3点6分)
(4)变化:由美化赞誉中国到贬低丑化中国,由正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再到中国威胁论(2分)看法: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感知、认识、定位和描述等,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文化心理等进行判断、取舍、抉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时不免带有片面和非理性;中国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
本题解析:(1)根据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描写的“大汗的大陆”、盛赞这个国度的广大富有,中国的城市如何繁荣,大汗如何威严庄重。可见是《马可·波罗行纪》;中国在伏尔泰时期是康雍乾三朝,这一时期中国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军机处设立、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压制文化发展、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发行邮票的时间是1942年,抗战建国5周年时期,这时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中美联合抗日,美国充分肯定中国为反法西斯所做的贡献。
(3)图片反映的是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从七十年代以来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提高,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随着中国的崛起、制造中国威胁论、
(4)从马可波罗、伏尔泰的赞誉,孔多森、乔治·安森的贬低,抗战时期重视中国对反法西斯的贡献,21世纪制造中国威胁论。西方的看法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文化心理等进行判断、取舍、抉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次曰受德即纣也……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宗)法而争之……纣故为王。”下列对纣能够“为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启无才,遭父母厌弃
B.父母对纣最为溺爱
C.生纣时,其母亲已由妾升为妻
D.太史收受了纣的贿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材料显示,纣的母亲有三个儿子,微子启为长子。立太子时“太史据(宗)法而争之……纣故为王。”依据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纣被立为太子,说明纣出生的时候,其母已经成为正妻,而长子和次子是她为妾的时候生的。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了元朝在地方管理上设
A.三省六部
B.郡县
C.宣政院
D.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