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考查了清末和民国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清朝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居民迁居、经商,故B项表述语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聚族而居?③小农经济的基地?③有一定的防御功能?④近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围龙屋、闸楼之类的是小农经济的体现,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之后你会首先考虑把这钱用来
A.广置田地
B.放高利贷
C.兴办手工作坊
D.娶妻纳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传统观念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主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8分)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材料一?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亚当·斯密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持什么观点?(2分)据材料一归纳其所持观点的原因?(6分)
材料二?纽伦堡的一个制针匠可能要依次完成20种操作,而在英国,将近20个制针匠同时进行工作,每一个人只从事一种操作,后来,这20种操作根据经验又进一步划分、孤立,并独立化为各个工人的专门职能。……不同的阶段过程由时间上的顺序进行变成了空间上的并存。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品。
——选自《资本论》第十二章
部分国家颁布专利法和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时间表
项?目
| 荷兰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颁布专利法的时间
| 17世纪初
| 1624年
| 1790年
| 1826生
|
成立证券交易所时间
| 1609年(阿姆斯特丹)
| 1698年
| 1792(纽约)
| 1878年(东京)
|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西欧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所起的作用。(6分)
材料三?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论证。(10分)
参考答案:
(1)观点: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2分)
中国:封建的法律制度束缚了经济发展;明清时期闭关自守,对外贸易得不到发展;普通老百姓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妨碍了资本的投入;官僚、贵族的行业垄断影响经济发展。(6分)
(2)西欧:手工场分工日益细密;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出现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出现资本市场。(4分)
作用:分工细密可以提高工匠技术,有利于新型设备发明;分工细密还有利于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形成新的工厂制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专利法的颁布有利于促进技术的应用与革新;资本市场的出现有利于工业融资。(6分)
(3)材料三的观点:①人类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互制约;(2分)
论证:①人类历史通过两次工业革命,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走上现代化道路;(2分)通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活动,逐渐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2分)
②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使传统社会未发生突变,也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展开;(1分)闭关锁国又导致中国落后于近代化潮流,进一步影响了向近代社会的正常转型。(1分)西方工业文明和近代社会迅速到来,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分)世界联系加强,又反过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亚当?斯密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概括材料相关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2)材料二指出:“英国将近20个制针匠同时进行工作,每一个人只从事一种操作”,手工场分工日益细密;“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品”,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7世纪初,荷兰等西欧国家颁布了专利法、
成立了证券交易所。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逐项分析这些新现象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3)本题属于论述型的问题。首先归纳材料三的主要观点:人类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然后迁移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 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4分)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4分)
(3) 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重农抑商(或者“以农为本”)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
评价: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政治稳定 ②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③保障了农业的发展?④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 2分)
消极影响:①强化了自然经济?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③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任答两点 2分)
(2)材料二的经济思想是“工商皆本”; (2分)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2分)
(3)主要原因:中国政府实行海禁(或者闭关锁国)政策(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