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近代史》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2 03:41: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这种历史安排便产生了一个强国。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在国际关系的准则下建立起君子之交。
——李风林《中苏关系的历史和未来》
【材料三】当今国家实力的比拼,已由传统的武力逐渐开始向军事,经济、知识的综合发展程度转移。也就是说,谁的文明成为主流文明,谁将掌握世界。美国就将其经济、高科技和美国文化三者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将共同成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支柱。
——《中国怎样建设现代文明大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近代英国成为强国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大喜”、“大悲”分别指什么?(4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明中苏关系的“大喜”、“大悲”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14分)
(3)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大国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形成财产所有权制度,对自由的政治保护;采取对外进行扩张政策(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2)大喜:50 年代前期、中期,中国“一边倒”,中苏结盟(2分);
大悲: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2分)。
影响:大喜:政治上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防建设(2分),经济上有利于经济恢复(2分),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2分),文化上促进了中国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2分)。
大悲:政治上:使得中国国际环境更加险恶、中国在美苏争霸中处境更加艰难(2 分);经济上:中苏关系恶化是造成中国5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2分),中国的建设缺少外援,中国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2分)。
(3)完善民主政治制度;以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外交;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宣扬中国优秀文化。(每点2分,其中的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本题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说明”,所以从材料一中的“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可以得出相应的三个原因。
(2)20世纪50年代是解答这个题的关键,根据这个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大喜是指两国关系的友好,即50 年代前期、中期,中国“一边倒”,中苏结盟;大悲则应该是两国关系的紧张恶化,即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影响:题目要求“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所以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别去写对中国的影响,只要基础知识熟练,不难得出。
(3)认识:题目要求“依据三则材料谈” “对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大国”的认识。根据材料一可以考虑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中的“在国际关系的准则下建立起君子之交”可以得出以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外交;根据材料三中的“美国就将其经济、高科技和美国文化三者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将共同成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支柱”可以考虑到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宣扬中国优秀文化;等等。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 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2004年12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到柏林亡者纪念堂里面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献花圈,并在柏林交响乐厅举办大型音乐会,邀请名流1850人为修建德累斯顿圣女教堂募捐。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等等。
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王室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英王室从何时开始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这样的角色? (4分)
(2)材料二出自英国历史上哪一部重要文献?它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 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


参考答案:(1)英王是国家元首,国家的象征,扮演仪式性的角色。18世纪初。(4分)
(2)《权利法案》。(2分)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2分)
(3) 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部城邦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55年,英国下议院议员查尔斯?伍德写道:“当我(在1825年)初次进入议会时,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行政管理。我们的法律变更由个别议员提出,并作为非党派问题靠双方议员的联合行动实行。现在,当某个非党派人员提出一项计划时,并非等于自行提出议案,而只是为了唤起政府的注意。”材料主要表明
A.议会中的党派斗争激烈
B.非党派议员的立法权被剥夺
C.政府的职权在不断削弱
D.内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干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我(在1825年)初次进入议会时,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行政管理””现在,当某个非党派人员提出一项计划时,并非等于自行提出议案,而只是为了唤起政府的注意”说明政府的职权扩大,英国首相不仅是内阁首脑掌握行政权,而是作为下院多数党领袖也可以干预立法。因此选D。
点评:要关注英国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来源主要包括
①奴隶②部分平民③部分贵族④全部平民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本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