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 民和君主,……但不走通常的往东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材料中的“我”指的是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
A.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诱使他们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狂热地追求货币和渴望获得黄金
D.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通商要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为了寻找黄金,而不是传播文化和经济交流。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2009年10月,中国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练习材料中的限制条件,地点“印度洋塞舌尔群岛”,时间是“15世纪末”,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可知,此人为达·伽马,他开辟了由欧洲绕道非洲海岸到达印度的新航线,时间为1497-1498年,条件符合。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航海家(国籍)
时间
支持国
新航路
迪亚士(葡)
1487-1488年
葡萄牙王室
开辟了焉非洲西海岸到“好望角”的新航线
哥伦布(意)
1492年
西班牙王室
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新航路
达·伽马(葡)
1497-1498年
葡萄牙王室
开辟了由欧洲绕道非洲海岸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麦哲伦(葡)
1519-1522年
西班牙王室
绕道美洲南端,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有
①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②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③贸易量大增
④意大利商业地位得到提高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厦,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 “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4)根据材料四分析“CHINA”,一词的三种说法和古代日本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4)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