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5分)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摸仿。(2分)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1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分)
(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2分)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2分)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1分)
(3)汲取濡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2分)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秋序。(1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内涵,意在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后两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如编订“五经”、“仁”的思想等。(2)主要考查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在近代的地位,要根据材料中“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等信息概括陈独秀对孔学的评价,其他两句的叙述则是陈独秀反孔的理由。最后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3)此题要根据材料中“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国情”等概括新加坡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回答影响要联系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点评: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确立了正统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待以儒家文化为标志的传统文化要采取合理的态度对待。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与柏拉图作对
C.依赖柏拉图
D.求知欲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以此来比喻亚里士多德并不迷信权威,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即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与柏拉图作对、 C.依赖柏拉图和D.求知欲强均与材料中意思相差甚远,故此题应选择A项。
点评:此题为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论语》中不能收集到的语录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即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方,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做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注: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理想国》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6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柏拉图的治国理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素质:?孔子:道德(仁)?柏拉图:哲学学识(治国知识)。(4分)
(2)理想国家:孔子: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2分)?柏拉图:正义、法治。(2分)
手段: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1分)
柏拉图: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1分)
理念:孔子主张人治,柏拉图主张法治。(2分)
本题解析:(1)主要考查了两者对统治者素质的理解。通过材料考查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要求学生能够概括、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内容可以结合教材中孔子的有关政治思想和材料中体现的柏拉图的思想作答(2)主要考查两者对什么是理想国家的追求,以及实现理想国家的手段,和两者治理国家理念的不同点。从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等级秩序,但是柏拉图主张法治。其具体的统治手段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
点评:孔子和柏拉图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其思想对东西方的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的等级思想、对统治者的要求,成了后世历代统治着统治的规范,而西方则走向了法治的社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