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
[? ]
A.“黑船事件”?
B.戊辰战争?
C.“大政奉还”?
D.尊王攘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特点: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分)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4分)
(4)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明治维新;材料二:戊戌变法。(2分)
(2)内在联系: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分)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1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2分)
(3)措施: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2分)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2分)
(4)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换过程。(2分摘抄材料不给分)
特点:国家的扶植与保护。(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美、德、日四国是怎样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市场问题的?简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参考答案:解决:
俄国:1851年改革,废障农奴制。(0.5分)
美国: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0.5分)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状态。(0.5分)
日本:废藩置县,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0.5分)
主要原因:
(1)欧美诸国和日本均己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各国自身实力的增强。
(4)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发展。
(5)东方从属于西方。(或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4分,回答出其中任意4个要点即可德满分)
影响:
(1)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3)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4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的解决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考查对象,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将重要的历史事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学生答题的时候关键在于第2问,要注意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置于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从资本主义各国国内市场的形成和东方从属于西方以及交通工具发展的推动等方面来分析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辨证评价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