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高二年级的易明同学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并做了以下记录:“兔……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补中益气……”易明同学查找的书最有可能是
A.《九章算术》
B.《石氏星表》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兔……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补中益气……”这主要讲的是有关医学的知识,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
材料二: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材料三: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
——以上材料改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和宋元时期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2)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东亚经济圈的发展状况是什么?结合材料和19世纪中国的变化分析其原因。(10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任三个角度分析当前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与不利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以中国为中心;以经济贸易为主;(2分)
原因:宋代局部统一到元代大一统的局面和封建经济繁荣尤其是商品经济发达使经济圈形成有了强有力的核心;
抑商政策松动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东亚各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科技领先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造船促进了东亚的交流(6分)
(2)走向解体:(2分)明清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专制加强;思想禁锢;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双半社会,尤其经济上成为经济附庸使中国进一步落后失去了竞争力。(8分)
(3)有利:历史渊源:东亚地区各国历史上密切合作,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7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的崛起;文化相近儒家文化圈;(答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三个角度的即可给6分)
不利: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日本侵略的阴影。(2分。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缓慢,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高,因而使科技发展缺乏动力。这导致实用性科技发达,科学理论成果少,科技停留在实践的水平上,缺乏理论支撑。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清朝前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处于
A.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B.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阶段
C.古典科技总结时期
D.与西方近代科技相互交融阶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可是近代科学只是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入清后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 ]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