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主要是由于该书
[? ]
A.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
B.揭露当时统治者的腐朽?
C.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
D.在民间流传极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
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8分)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 “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7分)
(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学术研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封建专制腐朽没落;②理学僵化、文化专制使部分文人将精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③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④市民阶层壮大;⑤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故事性使其具有广泛的流传性;⑥印刷术的不断进步;(8分,每个要点2分,任答4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1分)
背景: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海归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变化: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2分)
原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拨乱反正);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实现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重视海外研究成果,国际交流频繁;(6分,每个要点2分,任答3点即可)
(4)因素:政治氛围;学术氛围;时代背景;学术者的思维方式;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等;(3分,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以上给3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特征的反映。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考生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科技等方面分析小说呈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2)1917年,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任校长,他采取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史实和胡适的学术研究方法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3)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由于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行改革开放,红学研究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4)该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政治氛围;学术氛围;时代背景;学术者的思维方式;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学术研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明代“四大奇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
C.《西游记》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
D.《金瓶梅》是描写宫廷生活的经典之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评价是说元杂剧的语言特点通俗易懂,像白话文一样,以自然本色流露为主,故选A。B项错误,民主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开始出现;C项错误,元杂剧多是描述现实的黑暗,应该属于现实主义风格;D项说的是宋词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因为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D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是源于D,排除,BC不合题干主旨。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