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一度形成“东学西渐”的局面,这一局面集中出现在
[?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书友到旧书市场去“淘宝”,见到一本章回小说,封面已经没有了。小说通过爱情的纠葛变化,家族的盛衰兴亡,反应了社会人际关系,展现了时代风尚面貌。这本小说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这四部小说中,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 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的只能是《红楼梦》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为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我国设立了
A.全国作家协会
B.茅盾文学奖
C.冰心文学奖
D.巴金文学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教材插图《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的来龙去脉,其设立是在1981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晚期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农历己丑年④民国1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
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现象:汉赋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2分)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民间娱乐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1分)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本题解析:(1)从材料“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可以看出汉赋受到上层贵族的喜爱。(2)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学日渐符合市民的需求,出现了宋词,可配乐演唱。(3)从材料“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影响之广。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4)从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文学逐渐的市民化,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的需要。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点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的成就和特点和每一个朝代的文学的体裁等是常考的知识点。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