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阐述了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则是诈谋的国君。不难看出,这位先秦思想家主张遵从周礼,故D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题。1.明确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的思想家是2.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6.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参考答案:1. A 本题解析:1.“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联系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根据材料可知孔子继承了周礼文化,开创了儒家学说。西汉董仲舒吸收其他学派观点改造发展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新儒学,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宋明理学在吸收融合佛道思想合理成分之后形成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秩序,对后世封建国家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选择A.BC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承古萌新”是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其中“萌新”主要表现在( )
①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②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③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 ④西方科技著作传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文化上的“萌新”是指与以前不同的之处,也可以说是新时代特点,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在意识领域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②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③项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仍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并没有创新,因此②③不符合题意。不过,这时开启的”西学东渐“之风,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为中国传统科技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点评: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思想解放、工商皆本的思潮,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等级观念逐渐的淡化。这种思想变化在文学上也有较多的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都穆《听南纪谈》、(清)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反映了
A.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C.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D.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学风的支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的新思想的认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意思是信口而说,言谈无据。简单的理解就是读书人的不学无术,所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D 。A项说法错误;B项错在“历代”;C项依据材料不正确。
考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是对儒学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和利用,而且他们的思想促进了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要更好的理解这一时期的思想就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经典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