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最终汇编成《民法大全》的发展完善过程,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缓和贵族和平民矛盾的需要
B.维系庞大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罗马法经历了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是?
[? ]
A.?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
B.?体现了古代罗马民主政体的不断健全?
C.?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备
D.?反映了古代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复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伯里克利的民主改革中,最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治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
B.取消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发放工作津贴
C.创立“陶片放逐法”
D.选举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方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实行津贴制度有利于鼓励公民参政,保证了广大平民作为公民大会主体的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三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3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氏、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5分〉
(5)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2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2)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2分)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2分)
(3)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3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4)加强法制建设。(1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2分)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2分)
(5)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的实质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为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第二问本质特征是指政治上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此题考查的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原则及具体体现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为社会秩序上: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和平稳定;思想自由:保证自由安全;社会保障:实现社会保障。第二问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中关于社会福利、工人经济权利:工资和工时保障、工人政治权利:工会组织等方面加以阐述。
(3)此题考查的是对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特点可以直接概括为:领域:较为广泛;政治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与国情相结合: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第二问可以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以分析。
(4)此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观点及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观点可以从享有民主的主体范围:保障人民民主;法制化:加强法制建设。第二问治国方略结合依法治国加以理解。
(5)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理解。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发展过程看:法律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律的保障作用: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以理解。
考点:中国古代、近现代法制建设
点评:法制建设因时代、国情的差异而不同。而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治理方式,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经过共同努力和不断摸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如何正确认识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在推动文明演进中的得失,通过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采用“依法治国”来构建和谐社会,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是高考的重点。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民主政治状况的掌握。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为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发放津贴,从而出现材料中所谓“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A项明显与材料信息相反;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主制的广泛性的内容,而不是公民的升迁的问题。因此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伯利克里执政期间,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地参政,发放观剧津贴和会议补助,除十将军委员会外,一切官职项公民开放。在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