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3年3月5日朝鲜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并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协定》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①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
②双方以北纬38度附近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③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
④双方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成立朝鲜和韩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中规定南北双方以北纬38度附近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结束敌对行为发生,而直至今天朝鲜战争也并未宣告结束,这条军事分界线也不是朝韩两国的国家领土分界线,所以④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①②③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这说明
A.苏联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苏联全面倒向资本主义阵营
C.美国放弃遏制苏联的政策
D.苏联开始实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不正确,就是1947年“接受马歇尔计划”也可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C两项均不能反映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 ]
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的影响
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材料二?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 (2分)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
……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变化:19世纪中期前:争取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19世纪中期后:民族主义成为对外扩张和争霸的工具。(2分)
原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德意志统一的影响。(3分)
(2)独立、富强。(2分)
(3)评分标准:
一等(6~8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3~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2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同意第一种观点:民族主义已失去积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
同意第二种观点:民族主义仍发挥正义作用。
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世界上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之间发展的特性和差异;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可以概括出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
(3)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本题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从世界史来概括。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民族主义已失去积极意义;第二种观点:民族主义仍发挥正义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