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
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
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参考答案:⑴信息: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由官方垄断。中国丝织品出口量大。(共3分)?
原因:①政治上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②经济上以自然经济为主体而带来的封闭性;③思想文化:明清时期强化了思想的控制。(3分)
⑵变化:①工矿产品出口有较大增长,②机器开采和机制产品增长明显,③但是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仍以手工制品为主。(4分)(任何两点得4分,写出其他从材料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也可酌情给分,但满分不超过4分)⑶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②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设立,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④70年代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外交成就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6分,任何写出其中三点就得6分)
积极意义:使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民年及课(达到缴税年龄)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年老不再缴税或死亡)则还田。”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 ]
A.井田制
B.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C.均田制
D.土地兼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已。?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摘自明朝《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1分)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策?(1分)这种政策产生于何时?(1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之间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1)现象: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劳动关系(答其他内容不得分)(1分)
实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分)
(2)政策: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1分)?产生:战国时期(1分)
(3)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或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2分)
防范外夷侵犯(1分) 防范东南沿海地区抗清斗争(1分)
(4)关系: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 地区
D.珠三角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